整理者:徐靖硯、林千尋、鄭辰晢、薛瑀儂

 

經里長同意後上傳。

 

第二市場的故事

我是大墩里里長張文華,在中區住了69年在大墩里就住了近66年,謝謝台灣百合文化協會主任王圓圓老師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和各位先進來分享第二市場的故事,如果說的不好還請大家多多包涵。

人家說故事都能畫蛇添足說得天花亂墜,但是今天的主題是第二市場的故事,如沒根據會被各位先進抓包,最少它是有時間歷史的定位,要依據事實來陳訴。第二市場是傳統市場,現在第地方不溼不滑整齊清潔並擁有五星級廁所,都是林佳龍市長的投入,我們應該要感謝他。

今天要分三個主題來介紹

1.第二市場兼六角樓及美食

2.武德宮

3.重大記事

第二市場兼六角樓

台中市第二市場在日本時代原名新富市場,是台中市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市場,建於大正六年(西元1917年),市場內各通道以六角形放射狀排列,在中心會合,名為「六,是台灣目前少數僅存的特殊市場結構遺址。條通」日本時代新富市場附近為日本移民村,居住的都是任職於公教機構的日本人。鄰近的中山路當時亦多為日人開設之商號,因此經常可以看到有錢人才坐得起的三輪車,人力車在附近穿梭。為了配合市場需求,有些攤販會走私日本商品販售,當時台灣人窮,都在比較便宜的第一市場(建於明治41年(1908年)10月)消費;新富市場東西價位較高,只有日本人才有能力消費。

第二市場是舊時新富町的轄區,也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新富市場,為台中僅存日治時期原貌之市場建築。設計第二市場的建築師(已無紀錄)竟然用如此先進的頭腦,把第二市場設計成現代交通最暢順的蜘蛛網式(八卦)的格局,其建築設計之概念美感,絲毫不輸知名日本建築師近藤十郎於明治41年(西元1908年)設計之新起街市場(今西門市場),深具歷史與台灣建築史上的保存價值。為台灣罕見之活古蹟,極為難得,宜由經濟部,文建會與台中市政府聯合規劃,將第二市場六角樓指定為市定古蹟。由中柱(六角亭)開始,往外擴展,形成一層又一層的商店,對生意人來說每一位置都是好位置。

光復後改名為傳統第二市場後,市場中包含鮮魚批發市場(中正路),水果批發市,蔬菜批發市(現在的飲食區),零售分鮮魚區,獸肉區,蔬菜區,估衣區,雜貨區,連市場的消費事務所都有,本來沿街店鋪都的門面是面向市場內,因馬路的開發而轉向面對馬路。第二市場在光復初期至40年代以來是一高級有水準的市場,市集充滿著熱關,所擺設及出售的商品價位都很高,因為批發市場從凌晨就開始有人來買賣,到上午七八點就結東當天的營業,為了營利,很多外來客就搶著來此處擺地攤,上午都有走江湖賣膏藥的術士來設攤(在水果批發市場),甚至在午後休閒之時,都有人來「講古」(在蔬菜批發市場)。

記憶所及,將當時的狀況簡述於下:

1.一個公有市場從來沒有鮮魚批發市場,水果批發市場,蔬菜批發市場聚在同一區域營業。

2.鮮魚批發市場;下魚時,是在卡車上裝在木箱內,由滑梯滑到地上,再由工人拉進冰庫收存。當時家庭生活環境不是很好,很多小孩子都會在滑梯邊撿些掉落的小魚,回家煮食,鮮魚批發市場就是現在面臨台灣大道的飲食區。

3.水果批發市場(搬到中清路稱為大市);因是場內的腹地不大,在中山路也成了水果批發零售的集散地。當時損壞的水果都集中在角落存放,於黃昏時再由三輪車運出丟棄。記得土芒果太熟集中丟棄時,小朋友都拿著芒果互丟,每人身體衣服都黃透透才回家,得到的獎賞是被家長痛打一頓。此處的空地也是小孩子玩彈珠,紙牌,橡皮圈的好地方。

4.蔬菜批發市場(後來搬到篤行原子街再搬到中清路的大市):記得有一大水池是要洗菜的,夏天太熱時,就去玩水,或折個紙小船,在池上比賽。蔬菜批發市場就是現在的機車停車場。

5.批發市場每天凌晨2時就開始進貨,7-8時就把或清空了,是一個早時段的商業活動。

6.六角樓下的地點就分成三條巷區,即獸肉區,鮮魚區,蔬莱區,當時的獸肉區就有20-30鋪的商家,豬,牛,羊肉都賣。鮮魚區全部銷售有關魚的商品如鮮魚魚乾及其附屬產品如魚丸,魚鬆…。蔬菜廊區就是集中出售各種蔬菜。估衣市場在現在的二巷內(後來搬到柳川)。他們都是零售商,從前經濟不是很好,來買估衣來使用是既經濟又實惠的選擇,生意很好,當時在沙鹿,豐原,彰化,南投的民眾都會來第二市場光顧。

記憶最深的是當時的公共廁所是茅坑形,大便都會有撲通之聲音。

唯商圈外移建築老舊,批發市場的遷出,昔日風光已不復再現,除了飲食商店因網路大力推薦,使它能一枝獨秀,在全省飲食評鑑或的極高的評價,業績是蒸蒸日上,且第二市場現今仍有許多經營三代以上之老店舖(顏記肉包,福州意麵,丁山肉丸丸一鮮魚,…)好吃的幾乎都是一灘一特色,如蘿蔔粿,3加1麵,麻葉,米胎目,肉燥,魯肉飯,擔仔麵,港式蘿蔔糕…。其餘商家過的營業是打平的狀況,如果無法提升銷售特色,勢必走上減絕之途。

武德宮武德宮座落於大墩里第二市場內,其筆建可溯自民國卅四年(歲次乙西);時當光復初期,因早魁為虐,水涸井枯,涓滴雞得,百廢待舉!乃有施單,陳阿慶,王福生等人提議,廣邀地方人士,分別自北港,新港,梧棲,臺中,彰化等地;恭迎媽祖五尊舉辦祈雨法會,並連演子弟戲,以求甘數十日霖。眾信度心禱拜,果然感動天地!未幾,終蒙神麻(T一ヌ),普降甘霖,一掃桑梓無水之苦。信民於欣喜之餘,有感於此次舉辦法會所凝聚之情誼;乃結合包括臺中市第二屆市長林金標先生在內之一0八名誼兄弟,組成「老帝君會」。以紫禮講義氣之關聖帝君為主神,奉祀於第二市場拍賣場內一隅。初期廟舍簡陋,僅以竹幾編编成,又因廟地屬政府公有,擴建困難。「老帝君會」旋即攜帶開基七寸關帝聖尊,轉往當時的醒修堂,與該堂合力募建成今日之醒修宮。師,鹿港的施先生所雕。

歲月悠悠,條忽已過十數寒署!第二市場附近因位居臺中市中心精華地帶,舊有街埕擁擠狹隘,日漸不數使用,整建市容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市府遂於民國四十七年(歲,決議改建第二市場中山路店鋪;舊日小廟為配合次戊戌)政府規劃,亦遷移至數十步之遙外的新址,與廁所,垃圾場為鄭。廟宇完竣後,由青果公會負責管理,並正式命名為「武德宮」

轉眼又過十數星霜,第二市場內之發展一日千里;鎮日摩肩接踵,川流不息。繁華之市況,卻也造成廢棄物激增!位於武德宮後方之垃圾場益顯窘促窄隘。信民有感所厝非善,恐有辱神尊,極思再度遷建。市府乃於民國六十一年(歲次第,另撥一方四十二坪大之土地作為建廟之基地。籌二壬子)劃遷建初期,自幼即在第二市場長成之陳慶昭先生,本於愛鄉愛土之情,毅然肩負起地方者老之咐託;以卅七歲壯齡,獨立總攬籌建事宜,募金聚資,醫石鳩工。於該年桐月破土,同年桂月舉行安座典禮;翌年蒲月竣工,成就今日廟貌。

民國六十四年(歲元月廿八日上午十時餘,興次第二乙卵)中街一家地下爆竹工廠,因爆竹不慎引燃,造成劇烈爆炸。而緊鄰之第二市場正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之際。突來之轟然巨響,城動週遭街坊!除造成住戶商家等財物損失難以計數外,更導致多人死傷。觸目所及滿目瘡痍,慘不忍睹!然猶有幸者,相距井公尺之遙,位於市場內之武德宮卻安然無恙,絲毫不受爆炸影響,信眾們相信此乃關帝之神威顯靈;消息傳開後,各方香客絡繹不絕。「武德宮」之名聲遂不脛而走!

武德宮雖位於市喧塵囂,穀擊肩摩之傳統市場內;然廟門重地自有一番肅穆雅境之氣象。宮構座乾向異,採單簷硬山一殿式建築;正脊飾雙龍朝三星,廟額為前市長林金標先生所題。進入拜亭,天公爐首映眼簾,兩旁翻天覆地龍柱矗立,雄渾壯碩,益增神殿威嚴。值得一提的是武德宮內的關聖帝居都是現在國寶級的木雕師傅鹿港的施先生所雕刻,供案後方之青斗石大香爐,重達一千二百九十公斤,材質精美,係大陸出產;於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第二甲子),經淡水八里老師傳精雕而成一器身圓腹圈足,雙耳分是印童,劍童,器腹以細線淺浮雕襯底,烘托凸雕之翻雲覆兩龍,技藝超凡!曾獲民俗學者林衡道先生為文介紹,藝術成就,由此可見!正殿內,關帝将髯端坐寵中,垂目正色,以觀蒼生,浩然正氣表露無遺。玉皇上帝,孚佑帝君,天上聖母,城隍,中壇元帥,福德正神等神尊則同祀龕中,共佑地方寧靖,四海昇平拜殿左方乃是重簷六角金亭一剪黏彩飾,或具像如花鳥,或抽象如藤藻,要皆色彩繽紛斑爛。後方建築乃於民國六十五年(歲次第二丙辰),復加建一幢二層樓房,並於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完成啟用,名為「崇聖樓」一一樓作為管理委員會聚議場所,二樓存放本宮歷年奉祀之神尊。乃平日各委員裁奪宮務之所,武德宮管理委員會行政中心。「武德宮」之規模,至此粲然大備!

本宮成立迄今雖非年深日久,宮構亦無富麗堂皇之貌;然與大陸山西祖廟卻有另一番淵源!其由來可溯自壬子年建廟當時。一日,陳主任委員慶昭先生突然接獲中央月刊一份,關帝祖廟之報導;陳主委閱內有一篇介紹大陸山西解州後,如獲至寶,遂妥為保存。待廟宇完竣後,乃仿照祖廟正殿,將武德宮正殿命名為「崇寧殿」。及至民國七十七年(歲,眾委員本於對關帝之虔心,欲欧前往祖廟進次第二戊辰)香。陳主委乃依據該篇報導,按圖索驥,於民國七十七年五月廿二日率領進香團前往大陸祖廟,開啟台灣進香團赴大陸山西解州關帝祖廟拜謁之先河!此番進香,蒙廟方赠與關帝神尊所著襖裡布一方及漢白玉關帝神尊;回臺後,復雕關帝神像,並以此襖裡布入神,益增神尊靈一尊四尺二寸驗感應。嗣後,本宮連續三年辦理前往大陸關帝祖廟進香活動,完成圓滿;並鑄造純金質紀念幣壹套,限額壹百組,以茲紀念。

武德宮宮興建至今都未有大整修,屋頂都會有滲水之困擾,經江明璋主委,陳竑志,張文華,陳文雄,張憲雄等常務委員及柯子榮常務監委研討後,經委員信徒之協助,於107年開始整修至108年才整修完成,建造成一座古色古香的武德宮。

重大事件

1.民國59年第二市場布莊巷大火

2.民國64年(歲次乙卯)元月廿八日上午十時餘,興中街一家地下爆竹工廠,因爆竹不慎引燃,造成劇烈爆炸。

3.民國98年胡市長第一次修建第二市場

4.民國106年林佳龍市長第二次修建第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