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樹根水果行 第三代老闆

訪談日期:2019/09/21(六)

紀錄者:黃裕淇

  • 水果店第一代時的情形

我是在這邊出生的,在這個市場出生的。因為這間店是從我阿公一直傳下來的,我現在是第三代。從一開始就在這裡,裡面還有一間,裡面那間賣掉了;從我阿公開始做這間店就在這裡,地址都沒改變。當初我阿公原本是住在豐原,豐原比較難討生活,想說台中比較大都市,所以他就跑來台中,跑來台中就來到這個地方;那時候只賣一種水果而已,只有香蕉而已。那時候水果的種類少,香蕉主要是賣給軍部,給軍人吃的,香蕉便宜、好吃、又方便,其他的水果比較貴,又不好吃。那時候的水果很少,那時候的水果就是李子、鳳梨、木瓜、西瓜、土芒果,以前的種類很少,台灣葡萄很酸,那時候品管沒有改良,水果都沒有施肥,都讓它自由去生長,所以那時候的水果品質都很差,外表很醜,吃起來口感也不好,而且水果的種類又很少。軍隊中軍人吃完飯就吃一條香蕉,香蕉剝了皮就可以吃了,很方便,而且又好吃,也不用洗、不用切,其他的水果還要處理。以前阿公在擺攤的時候都是在地上,不是像我們現在的店面。

  • 水果店第二代時的情形

第二代都是日本時代出生的,現在都破百歲了。那時候台灣經濟很差,台灣人都很窮,台灣人比較有錢的都是當醫生的,還有在台灣的日本人,那些人生活水準比較高、賺比較多錢。那時候沒有什麼大企業,都還在被日本人管理,日本人比較有錢,台灣人都很窮,那時候經濟很差。那時候的錢價值比較高,那時候一斗米才幾角而已,我讀國民學校的時候冰棒一支一角。那時候做工的、當老師的都賺不到錢,我讀國民學校六年級的時候教我們的老師一個月才領三百塊而已,那時候六十幾年前的時候,那時候錢的價值很高(錢很「大圓」)。

那時候做生意都很辛苦,因為沒有摩托車也沒有車,要送貨的話近一點都是用走的,遠一點的話都要用自行車送,自行車要送很遠。那時候的攤子上面擺水果,人睡在木架子下面,以前都是用木架子隔成一層一層的,然後後面有一個空間。白天的時候在這邊的市場入口那邊賣,下午推到舞台那邊賣看看。那時候我在讀國民小學差不多一、二年級,差不多光復後六、七年左右,當時香蕉爛掉的都削成一段一段的,然後看一堆多少錢,人家也是買回去吃。現在爛掉的香蕉誰要跟你買?對吧,那時候就是經濟很差,那時候香蕉一斤兩角,把壓壞的或是爛掉的削一削、一段一段的放成一堆,一斤賣一角半價啊,這樣人家就會買了,比較便宜人家就會買了,便宜一半啊。

進口水果是我爸在做的,應該是我十七、八歲的時候,我十七、八歲的時候就在做日本的蘋果、梨子,跟韓國的蘋果、梨子。因為那些東西比較沒有競爭對象,比較有利潤,因為那時候台中市只有兩、三個人在做。那些比較不會競爭那麼厲害,因為那時候賣日本韓國的進口貨不只是在台中市銷售而已,台中市附近的彰化縣、甚至賣到西螺去,西螺、豐原、后里、苗栗、新竹他們如果要貨也要來這邊買,草屯、南投這邊也是,銷售到很多地方,他們如果要買進口貨都要來台中買,只有台中有而已,來台中跟三個進口商買。

那時候水果店生意不錯,因為那時候水果店少,比較沒有競爭,那時候水果種類也少,賣水果的人也沒那麼多,那時候的生意是因為錢的價值很高,賣很多水果也沒有說很多錢,但是客戶很多,因為賣水果的人少啊,第二市場水果店才兩間而已,一間是我們、一間對面現在陳慶那間,那時候全台中市才兩間水果店。那時候水果雖然沒多貴,但是那時候的人難討生活,所以如果要吃水果通常都會去水果店買,因為水果店的水果比較多、有幾十種,他有選擇的餘地啊,普通如果擺路邊攤都只有一種而已,而且水果都比較醜,所以一些有錢人或是生活水準比較好的人就會去水果店買水果,不然別的地方買不到。他們賺比較多的,買水果沒什麼問題啊,水果那時候價格也都蠻便宜的,那是一般人收入少,比較捨不得買水果來吃,他們都是顧三餐比較重要,如果沒有多餘的錢,哪有可能買水果來吃。客人之中比較有印象的就是孫立人一個。比較出名的就是都送市長公館,都是市長在買,都會送進去市長公館,他們會叫人來買水果,然後我們用自行車送進去。市長公館就是在現在雙十路游泳池對面,好幾任的市長都住在那裡,以前的老市長楊基先、林金標、邱欽洲,以前好像都住在市長公館。

  • 早期第二市場附近的情形

早期我們剛來的時候,第二市場的房子都不是現在這樣,那時候都是土角厝,土角厝上面蓋瓦片,日治時代都是土角厝蓋瓦片,然後都只有一樓而已,矮矮的。現在這個都是改建過的,可能差不多是六十五年前開始改建的,六十五年前都只有土角厝,這四周都是土角厝,市場內也沒有鋪混凝土,裡面都是土,如果下雨過後都濕漉漉的。這邊晚上,從傍晚開始,這邊的圍牆外面晚上都是點心攤,都是在賣點心的,賣麵、海產、燒酒,吃的什麼都有,肉圓、肉羹、米糕、炒麵炒飯都有,市場圍牆的外面都是在賣吃的,像夜市一樣,都是賣餐飲的。那時候中區人很多,是屬於精華地帶,有錢人都集中在中區,做大生意的、醫生、還有日本人,比較有錢的都住在中區,那時候中區很熱鬧,酒家、藝旦間,特種行業都在中區。日治時代蔬菜的批發、魚的批發、肉的批發、水果的批發,都是集中在第二市場這裡。

  • 老闆小時候在二市場附近生活的回憶

我小時候地板都是土比較多,柏油路很少,台中市可能只有三民路跟中正路是鋪柏油的,其他都是石子路,所以鋪土種樹的地方很多,小時候都在玩土,不然就是去柳川的溪底抓魚蝦,那時候的魚很多。我們小時候都是玩橡皮筋、玩牌、打陀螺、玩透明的玻璃彈珠,那時候的小孩比較有得玩;橡皮筋累積很多,然後穿一穿很大條,可以接得很長,也可以當跳繩、跳高用。以前十歲左右就要幫忙送貨了,那時候十三歲。孫立人的老婆來買水果,買一買我們就要用自行車幫他送過去。

(詳見 送水果去孫立人家

  • 第三代老闆接手水果店後的創新改變

我高中畢業之後就去當兵了,當兵回來之後就接水果店了,我在這邊已經做五十幾年了,我二十四歲就在做,我現在七十五,差不多五十二年了。以前我爸在做的時候哪有這種冰箱,以前沒有那麼進步,以前都沒有這種展示櫃,那時候我剛接就叫他們店面要整理、去做這種展示櫃。做這個展示櫃保溫,保持水果的新鮮,不然以前都沒有這種,以前水果哪有在包裝,都隨便裝一裝,不像現在包裝的那麼用心。這個展示的冰箱都是我去訂做的,我訂做完之後,我們隔壁兩間水果店才開始做,才來問我說是跟誰做的,因為這種展示櫃訂做尺寸很貴,普通的冰箱如果買現成的都是用拉的,我們這個都是用拖的(橫推式的),這種的一樣大小價錢都差不多貴三倍,這種是橫推門的,如果是現成的那種要比較有空間放才可以,這種橫推門的展示櫃是照尺寸下去訂做都很貴的,這種是固定大小的,一個、兩個、三個,一扇門、兩扇門、三扇門,買現成的比較便宜。你看那個玻璃那麼大片,普通的展示櫃有人門做那麼大嗎?普通賣蛋糕、賣水果的哪有人用那麼大台,這個就是我第一個做的,就是我在二十年前做這種冰箱,我們隔壁、對面也開始跟著我們做,還有花市那邊很多同行的也有做,豐原也來問、豐原也做,員林賣水果的也來問,也都做這種的冰箱,所以我介紹這個賣冰箱的做很多個,那就是都從我這裡發起的。那個在十幾年前一台做起來都十幾萬。

新作法還有做紙袋,以前水果都是用塑膠袋裝,二十年前我跟弟弟分開,那時候沒有人水果在用紙袋裝,然後我就做這個新冰箱,他們也跟著我,我做這個紙袋,他們也是跟著我的後面就去做,所以台中市水果用紙袋裝也是我最先開始做的。因為紙袋裝起來比較好看,不過成本比較高。